我院毕业生怎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提高签约率?

发布人:陈勇     发布日期:2009-11-03

    针对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往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经验,建议毕业生在求职时注意如下几点:
    一、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虽然是多种因素的竞争,但最终表现为毕业生综合素质的竞争。毕业生的仪态仪表、文明道德素质、教学基本功、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学习成绩、英语计算机水平、获奖情况和从事社会工作情况都从根本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毕业的非专业技能性因素,比如就业诚信、面试礼节、生活细节在面试时有时可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二、关注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毕业生要结合自身条件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不能低不成高不就,最终影响签约。毕业生常犯的错误是就业期望值过高,迟迟找不到理想中的单位,以至于影响了签约的最佳时机。
    三、主动深入市场,多方收集就业信息
    就业信息非常可贵,没有就业信息就谈不上就业。就业信息的收集是多渠道的,有学校提供的,有互联网搜索的,有自己联系的。毕业生要主动深入市场,不能整天呆在宿舍里等着就业信息来找你,而是要多方寻求就业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那些仅仅依赖等、靠学校、家长提供就业信息的毕业生,其就业机会很有限。对就业信息要注意真伪甄别,谨防上当受骗。
    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就业观。
   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就业形式已非常灵活。除了传统的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岗位是就业外,其它的诸如民营单位、外企单位的聘用、试用、签劳动合同等也是就业。
    毕业生要有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豪情,不要有太重的乡土观念。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非常普遍,那种固守乡土不远行的就业习俗,已经不合时宜了。
    毕业生要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近年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实施了4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其它的诸如低就观念、羞怯观念、依赖观念、仕途观念、造假观念等都是就业中的大忌,要及时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