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青春三下乡】以史为镜,砥砺前行——物电学院赴南京高淳区志愿服务团队

发布人:宋凤楼     发布日期:2019-07-22 编辑:宋凤楼

本网讯18通信)7月8日,物电学院赴南京高淳区志愿服务团队的同学们开始了他们的征程。本次实践,队伍的活动从个人、国家和社会三个方面深入展开。团队成员在红色革命旧址践行志愿服务,提升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学习、了解红色历史与精神;走访企业,深入车间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革命精神记心中,志愿服务献力量

7月9日上午,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抵达高淳老街,即将在高淳老街的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和新四军司令部旧址进行志愿服务。在开始志愿服务之前,团队成员仔细阅读了相关材料,以便于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高淳老街的陶主任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并给成员们发放志愿服。

团队共分成两大组在两个旧址处,同时又分成服务咨询、卫生清洁和景点宣传三个小组协助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从一开始的生疏尴尬到后来的娴熟自然,成员们取得了巨大进步。卫生清洁组成员拿着扫帚清扫旧址内外的垃圾,绵绵细雨给清扫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但队员们的工作丝毫没有懈怠,对于地上扫不起的垃圾也会动手去捡。景点宣传组成员帮助游客中心工作人员给参观老街的游客发放景点宣传册,耐心介绍老街知名景点,并提醒游客时刻注意旅游安全。服务咨询组成员在两处旧址处向参观的游客们介绍抗战收藏品及其背后历史故事,讲述新四军抗战时期遇到的种种困难,同时帮助游客们解决问题,帮扶年迈的老人上下台阶、帮助阅读有障碍的老人看清展品旁的文字等。志愿服务间隙,成员们也与工作人员进行交谈,对红色历史与红色精神有更深入了解。

队员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体现出师大人沉稳谦逊、自强不息的精神。

 

红色历史永不忘,热爱祖国图富强

7月13日,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这座城见证了历史的悲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是记录了战争的悲壮。

团队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先后参观了南京大屠杀史料馆、万人坑和灵堂。亲眼目睹了照片、视频中遇难同胞的惨状,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旧物和幸存者们自己亲口讲述的故事,队员们面色凝重。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无声地控诉着日本军官当年惨无人道的罪行,影像资料里的记录提醒着人们真实存在的历史和不容儿戏的家国命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代青年以史为鉴,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逝者安息,生者奋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为中国梦而奋斗。

 

企业参观重实践,心系社会有担当

7月15日,团队成员前往军工企业——专为航天、雷达等行业制作电路板的南京宏睿普林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观摩学习。公司的陈主任和陶主任在会议室接待了队员,对队员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带队员们参观了生产线。

在参观生产线的过程中,陈主任和陶主任介绍了电路板总体的生产流程,带队员近距离观看了电路板的制作,同时为团队成员展示了一些高新技术仪器。目前一整条流水线下来,更多的都是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机器,靠程序编好后运行,人工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这其实对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实践。在尾声之际,主任讲述了公司的未来发展,移动通信5G时代的来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公司的制造技术和批量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主任还提到,通信工程专业当下就业前景广、机遇多,同时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也高,所以需要相关专业人士牢牢把握机会,抓紧学习专业知识。

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为团队成员展示了良好就业方向,同时也展示了社会对专业知识的严格要求,激励成员们要愈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担起社会责任。实践是知识更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学生不应“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心系社会,积极奋发向上,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力求付诸实践。作为师大学生,更应将“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记在心中,传承和发扬师大精神。

 

此次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们丰富了人生阅历,提升了自我价值,对国家有了更深沉的热爱,也深入了解到理论知识在电子产品真实生产线中的应用。十六个人的实践之旅已经圆满结束,相信团队成员们会将历史牢记在心中,并以之为前进动力,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勇担责任,一路乘风破浪,成为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