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居民反诈意识,筑牢全民反诈防线,7月2日至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警‘理’同心,反诈同行”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芜湖市公安局高校园区派出所朱滦河警官的指导与带领下,深入芜湖多个社区,开展反诈宣传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传递“防诈音”,守护群众“钱袋子”。

岗前充电:派出所里学“反诈真章”
7月2日,实践活动正式启动。团队成员首先走进高校园区派出所,开启“岗前培训课”。朱滦河警官凭借十余年一线办案经验,为同学们剖析各类诈骗“套路”。从常见的“刷单返利”“冒充客服退款”骗局,到针对老年人的“养老诈骗”、面向青少年的“游戏充值诈骗”,警官结合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流程,传授识别与防范技巧。“诈骗手段千变万化,但只要掌握‘不听、不信、不转账’的原则,就能有效规避风险。”朱警官的讲解,让同学们既学到反诈知识,也明晰了宣传使命,为进社区宣传筑牢理论基础。
讲解尾声,朱警官特意为同学们加授“安全课” 。他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常见风险,分享案例:“曾有学生兼职误入刷单陷阱,也有人调研时泄露隐私惹麻烦……” 从出行安全、信息保密到活动合规性,警官一一叮嘱,用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划清“安全线”“法律线”,让大家明白反诈宣传既要“走出去”,也要“守底线”,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守护安全。

社区宣讲:走街串巷播撒“防诈种子”
上海万科传奇小区:反诈课堂“接地气”
7月2日,团队首站来到上海万科传奇小区。树荫下、楼道间,同学们化身反诈“宣传员”,主动向纳凉居民、下班年轻人、带娃家长普及知识。“阿姨,陌生链接别乱点,可能是钓鱼陷阱!”“叔叔,接到‘孙子出事’的电话,先和家人核实!” 同学们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案例讲解诈骗危害。居民张大爷点赞:“小姑娘讲得清楚,我老伴前几天差点信了‘冒充客服退款’骗局,现在知道咋防了!”

管山小区:守护银发群体“养老钱”
7月3日,团队聚焦老年人群体,走进管山小区。考虑到老年人易成为诈骗目标,同学们着重讲解“养老保健品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类型。围坐唠家常时,同学们耐心叮嘱:“叔叔阿姨,陌生人上门推销保健品别轻信,公检法不会电话要求转账……” 面对耳背或理解慢的老人,队员们反复沟通、手写提示,用耐心与细心,为银发族织密反诈“防护网”。

橡树园小区:入户宣传“精准滴灌”
7月4日,实践团队开启“入户宣传”模式,深入橡树园小区居民家中。敲门入户时,同学们礼貌说明来意,结合家庭场景,为居民分析诈骗风险。针对年轻上班族,提醒防范“网络贷款诈骗”“虚假兼职诈骗”;针对家庭主妇,讲解“刷单诈骗”“冒充购物平台客服诈骗” 。一户户走访,一次次交流,将反诈知识融入居民生活场景,实现“精准宣传、靶向防范”。

春江绿岛小区:守护孩童反诈“启蒙关”
7月7日,团队走进春江绿岛小区,把目光投向少年儿童。在社区广场,同学们通过趣味问答、情景模拟,给孩子们上反诈“启蒙课”:“小朋友,陌生人给的游戏皮肤链接不能点,点了可能被骗钱!” “遇到有人让你帮‘解封游戏账号’转账,要找爸妈帮忙!” 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记住反诈要点,也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反诈意识提升。

青春赋能:反诈实践点亮成长底色
在反诈宣传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从“反诈学习者”转变为“知识传播者”,在走街串巷中锤炼沟通能力,在案例讲解中深化社会责任感。此次“警校联动”反诈实践,既发挥高校学子的青春力量,又借助公安民警的专业优势,构建起“警、校、社”协同反诈的生动样本。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实践,引导更多学子以行动诠释担当,为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注入青春动能,让反诈宣传的脚步不停歇,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