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乡村儿童科学兴趣、点亮探索之光,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千方爱心学校’科普支教团队走进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文化站,以‘趣味实验启智慧’为主题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纸杯投影仪、摩擦力小实验、荧光流星雨等奇妙实验,带领孩子们解锁科学奥秘,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热情。
纸杯投影仪:光影之间探原理
活动伊始,支教队员带领孩子们制作纸杯投影仪。队员们先讲解了投影仪的基本原理,从光的直线传播到图像成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理解“小小纸杯藏奥秘”。随后,大家动手操作:在纸杯底部戳洞,放入手机电筒,利用透明塑料膜当“成像屏” 。当塑料膜上的图案通过光影投射,清晰呈现在桌子上时,孩子们瞬间被吸引,纷纷惊叹:“哇,图案从纸杯跑出来啦!” 支教队员趁热打铁,解析光影成像的科学逻辑,让孩子们在趣味制作中,直观掌握光学知识,开启科学探索第一站。

荧光流星雨:奇幻现象藏真知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当属 “荧光流星雨” 实验。支教队员巧妙利用手机打光、粉笔灰等材料,打造浪漫又奇妙的 “流星雨” 场景。实验时,教室灯光熄灭,队员将粉笔灰缓缓倒下,配合手机光线,细碎粉笔灰如流星划过夜空,在黑暗里勾勒出灵动轨迹,孩子们的惊叹声瞬间响起。

实验后,队员们揭秘原理:手机光线提供可见条件,让粉笔灰颗粒在光的散射作用下清晰显现下落轨迹,这一过程既涉及物理光学中光的散射知识,也包含重力作用下物体的自由下落规律。从光的传播特性,到力学运动原理,多学科融合的讲解,带着孩子们挖掘 “流星雨” 背后的科学密码,也让大家懂得,生活里那些看似浪漫的现象,都能成为探索科学真知的窗口,拓宽了孩子们的科学视野。
摩擦力小实验:书页咬合藏力学
紧接着的摩擦力实验,把科学探究推向高潮。支教队员准备了两本交叉叠合的书籍,邀请孩子们尝试“一拉一扯” ,感受书页间奇妙的力学奥秘。大家分组实践,使劲拉扯书本,却发现它们像 “紧紧咬合” 般难以分开。“怎么拉都拉不开!”“书页粘在一起啦!” 孩子们的惊呼,正是纸张间摩擦力叠加效应的直观体现。

队员们结合生活实例,讲解摩擦力在日常抓握物品、鞋底防滑等场景的应用,让抽象的力学知识,借由书页 “难舍难分” 的趣味现象,变得触手可及,深深扎根孩子们心中。
此次科普活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实验,让乡村儿童在 “玩中学、学中悟”。支教团队表示,希望通过这类沉浸式科普,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让科学种子在乡村土壤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