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家电维修暖民心 微党课里话担当:物电学院“社区科技站”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围山村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5-07-09 编辑:张月停

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社区科技站”科普志愿服务队走进弋江区火龙岗镇围山村,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义务维修活动。团队累计修复家电22件。马克思主义学院潘老师更创新性地将微党课融入维修现场,通过“理论+实践+互动”的形式,让志愿服务成为青年学子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课堂。

一、维修台前显身手:从“故障诊断”到“妙手回春”

上午,志愿服务队抵达围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时,已有村民带着电饭煲、电风扇等家电排队等候。队员们迅速分工:登记组采用“一机一档”制,详细记录村民信息与故障描述;维修组则手持万用表、电烙铁等工具展开“会诊”。

维修“临时诊室”内,朱家宝同学为朱爷爷的风扇“把脉”,发现是电机碳刷磨损导致不送风。更换配件后,风扇恢复运转,朱爷爷连赞:“比店里修得还快!”

面对余爷爷电饭锅不通电的问题,汲自凡同学拆机检测出电源线内部断裂。重新接线后,指示灯亮起的瞬间,余爷爷竖起大拇指:“这些小同志真厉害!”

王跃悦同学化身“音响医生”,为谭先生故障话筒更换接触不良的插头。他操作有条不紊,如进行精密“手术”,最终让话筒音质恢复清晰,解决了谭先生的燃眉之急,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专业与贴心。

二、微党课融实践:青春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

维修间隙,马克思主义学院潘老师以维修台为讲台,围绕“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使命”主题,带来一堂沉浸式微党课。“大家修的不仅是家电,更是连通民心的桥梁。”潘老师结合现场实践,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底色:“从‘电路图’到‘施工图’,青年学子要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需求,做现代化建设的‘螺丝钉’。”互动环节,队员们分享感悟,纷纷表示:“村民的笑容让我们体会到‘科技惠民’的分量,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答卷!”

此次活动既检验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通过“维修+党课”的创新形式,让思政教育“沾泥土、带露珠”。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表示将继续秉承“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原则,创新服务模式,将科技温暖传递到更多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