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当科技遇见历史:物电学院赴芜湖市南陵县科普支教团队用VR赋能乡村爱国教育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5-07-08 编辑:张雨晴 陈志豪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千方爱心学校”科普支教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中心小学和家发镇李家发纪念馆,通过沉浸式VR体验、手工制作国旗、实地研学等特色环节,为乡村儿童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VR科技沉浸体验:历史场景"触手可及"

支教队员们向每位学生分发了硬纸板、凸透镜、橡皮筋等简易材料,讲授“VR眼镜DIY”物理科普实践课,学生们快速掌握了简易VR眼镜的组装方法,成功制作出自己的VR设备。整个教室充满了动手实践的专注与协作氛围。

眼镜制作完成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上体验。支教队员们用手机播放历史纪录片,立体、沉浸式的历史画面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烽火岁月触手可及,孩子们地惊叹声充满了对科学奥秘的探索欲。

国旗制作匠心传承:爱国情怀"跃然指尖"

围绕“牢记历史、吾辈自强”主题,队员们带领学生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奋斗历程,学生们神情专注,不时低声讨论。随后的实践课上,在队员们的指导下,孩子们一丝不苟地手工制作五星红旗。从裁剪到拼贴,每一步都饱含着他们对祖国的敬意和热爱。一位五年级的小朋友认真地说:“五星红旗特别好看,我可以把五星红旗举得更高,让她一直飘扬!”

红色场馆实地研学: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阳光洒在宁静的家发镇,队员们引着孩童们迈入李家发纪念馆,浓厚的历史氛围瞬间包裹住每一个人。李家发,这位来自安徽南陵的抗美援朝特级英雄,他以血肉之躯堵住枪眼,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的深刻内涵。同学们围站在事迹展板前,听得格外认真,每一个细节都深深触动着年轻的心灵。实地研学让红色精神化作一股可触可感、直抵人心的力量,在同学们心中埋下传承与奋进的种子。

支教团队成员乔伟杰表示,“千方爱心学校”团队作为一支以物理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实践队伍,始终将“科普支教”作为核心主线。此次活动是团队将物理专业知识与爱国教育相结合,学生们对科技与历史的兴趣远超预期。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能够用自己的专业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科技的大门,真正感到使命在肩。”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化"科普支教"品牌建设,让更多乡村孩子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让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在乡村孩子心中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