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红十字会科普实践团队深入校园周边社区,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守护生活安全,掌握急救技能”的科普宣传活动,将实用的生活常识与急救技能带到居民身边。

活动针对不同群体精准设计内容。在校园周边中小学及商业区,团队面向青少年开设“互动式急救课堂”。志愿者们巧妙运用动画短片和情景模拟,生动讲解并演示心肺复苏(CPR)的全过程——从判断意识到胸外按压(深度、频率)、人工呼吸方法,每一步都在人体模型上清晰展示。针对常见运动损伤,团队重点教学了扭伤固定、止血包扎等技巧,并组织学生分组实操,志愿者现场指导纠正,确保技能“学得会、用得上”。

进入社区后,团队聚焦居民日常需求。小区广场的咨询台前,《家庭急救手册》《生活安全指南》等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受到欢迎。志愿者们结合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漫画图解,讲解家庭火灾逃生、燃气泄漏应对等安全知识。72岁的李奶奶对“油锅灭火”步骤特别关注:“家里炒菜溅油星,这法子真管用?”志愿者立即用道具演示“锅盖窒息法”,并强调关键点:“千万别用水浇,盖紧锅盖30秒就能灭火。”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居民们纷纷咨询老年跌倒处理、儿童异物卡喉等实际问题。

为增强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团队特别设置了“应急技能挑战赛”。止血包扎速度赛、心肺复苏模拟考核等趣味项目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居民参与,优胜者获得了定制急救包。“原来按压要这么用力,以前总觉得轻轻按就行。”参与挑战的张阿姨感叹道,亲身体验让她深刻理解了急救操作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生活常识和急救技能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接地气的科普方式,让知识从书本走进生活,帮助大家在意外发生时少一分慌乱,多一分应对的底气。”据悉,本次活动累计覆盖师生及居民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作为长期致力于科普服务的团队,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红十字会科普实践团队始终秉持“知识惠民”理念。未来,团队将根据本次活动收集的需求,进一步优化内容,计划推出面向老年群体的“银发急救课堂”及针对学生的“校园应急演练”,让科普服务更精准、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