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建“行走的思政课堂”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通知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3-05-15 编辑:刘冠琪

各团学组织、班级、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号召,进一步深化学校“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育人项目内涵提升,积极引导我院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貌和担当,根据学校相关通知要求,学院拟开展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实践团队组建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与对象

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2021级本科生全员参与,且均需参加团队实践活动;鼓励其他年级学生开展个人或团队实践活动。

二、重点选题

今年社会实践可重点围绕以下选题组建团队:

1.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项目;

2.关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成就观察调研的实践项目;

3.关于助力“强基兴师行动计划”,结合“小学期”,提升师范生能力的实践项目;

4.关于结合“互联网+”、“挑战杯”(含黑科技、揭榜挂帅、红色专项等赛道)、“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学科竞赛、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实践项目;

5.关于支持学校定点帮扶地区,支持与学校有合作的地方、企业、单位,支持学校外派挂职干部教师工作的实践项目;

6.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及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项目;

7.关于助力“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得到科研项目支持的实践项目;

8.关于助力乡村振兴,结合中央及安徽省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的实践项目;

9.关于招生宣传、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校友寻访等可为学校提供咨询决策参考、服务社会合作的实践项目。

10.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调研的实践项目;

11.关于“青耘计划”“扬帆计划”“返家乡”等组织大学生开展基层志愿服务的实践项目;

12.关于团中央专项计划行动和省级专项活动的实践项目。

13.关于“理响江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宣讲项目

14.关于学院“社区科技站”、“金苹果”科普等围绕科普宣讲、家电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15.关于结合专业进企业开展专业见习、技能提升计划、实地调研项目

暑期社会实践坚持校-院-班三级重点团队和个人自主实践“四个一”活动分层实施。

16.个人实践“四个一”活动:

(1)走访一名校友或“师大情·母校行”回到高中母校开展一次宣讲活动:要求各位同学利用暑假,结合专业走访优秀的校友(已毕业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及在未毕业的优秀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为做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做好相应的准备。实践队员作为“师大宣传员”,走进高中母校,积极宣传我校办学情况、发展情况。

(2)做一件感恩的事:学生要利用假期从孝顺父母做起,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3)完成一次专业作业:联系教师指导,结合专业所学,撰写一篇论文(含毕业论文)、提出一个专利想法、完成一个课程设计、完成一份专业调研报告(四选一)。

(4)读一本好书:利用假期读一本好书,书写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注:

2021级本科生完成团队实践基础上,可在“四个一”中选择1项完成。每项各班级比例不少于20%。

2022级可在“四个一”中选择2项完成。每项各班级比例不少于20%。

三、团队要求

(一)实践主题鲜明。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爱心支教、环保教育、乡村振兴等为重点开展活动。实践内容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学校特色、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小学期”任务的专业班级,要结合“小学期”教学任务,系统设计“小学期”期间的社会实践方案,招募纳入“小学期”学习的学生积极参加。

(二)成员结构合理。团队须公开招募成员,一般应以生源地相对集中的形式,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队实践。团队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队员组成结构科学(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等),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其中,纳入“小学期”学习的学生一般应全员参加有关针对性实践活动。

(三)团队保障到位。团队保障到位。要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和社会资源渠道,采取实践地扶持、社会化运作、科研项目资助、学生自助等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保障师生实践安全和基本生活。校级重点团队实践期间师生的人身财产等保险由学校安排购买,院级团队实践期间师生的人身财产等保险由学院统一购买,提前做好有关培训。

(四)方案切实可行。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包括安全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团队需配备至少1名专业指导教师,其中校级重点团队至少有1位教师全程跟队指导。每名教师原则上指导1支团队,学校为各学院实践团队配备思政指导教师。团队可依据生源地就近就便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独立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集中整合,进行总结。活动日程安排紧凑,原则上集中在7月份开展,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校级重点团队一般不少于10天),鼓励部分团队进行半个月以上的实践。设置“小学期”的专业班级,要专题设计参加“小学期”学生的实践方案。

四、时间步骤

(一)团队组建阶段(6月4日前)

1.网上申报项目。5月19日(周五)前,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班级团支部有关负责人在Istar信息系统发布“社会实践”活动,名称统一使用“物电学院赴XX(地点)XX(主题)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

2.学院网上审核。5月22日(周一)前,学院根据团队立项申请,在移动端或PC端对申报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审查,审核批准的团队即可在网上招募队员。

3.学生网上报名。5月27日(周五)前,学院学生可通过今日校园手机端进入Istar信息系统,通过搜索栏搜索自己队伍的活动,选择报名。(网上招募流程参见附件1)

4.学院组织答辩。6月6日(周二)前,学院组织通过网络审核的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答辩,由申报团队负责人围绕所属团队基本概况、实践准备、活动组织、经费预算等方面内容以PPT课件形式进行汇报和答辩(答辩会另行通知)。学院根据团队负责人答辩情况确定立项团队,并遴选推荐上报本科生校级重点团队。学院答辩时间另行通知。(答辩操作流程参见附件2)

研究生团队组建工作参照以上步骤和要求,实行线下组建;“小学期”实践团队由相关学院统筹安排,不需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操作。学院可统筹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学历组队。

学院将推荐上报本科生团队5支(其中专业素养培育类团队不少于2支)、研究生团队1-3支。此外,学院将专题申报1支“小学期”学科实践团队,不占名额限制。

本科生上报校级、院级重点团队均填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项目申报书》(附件4),研究生实践团队填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团队项目申报表》(附件5);“小学期”团队填写《“小学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附件6)。

纸质版材料于5月27日(周五)前上报至院团委。院团委联系人:张大中,联系方式:15055117708 邮箱:ahnuwdxytw@126.com。院团委审核无误后加盖学院公章上报校团委。

(二)学校评审阶段(6月上旬)

学校社会实践领导组对各学院申报的团队进行评审,遴选确认校级重点团队。通过学校立项的重点团队,学校予以扶持启动经费,并在实践结束后开展优秀重点团队评选,再按照“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获奖团队。

(三)校院两级培训阶段(6月中下旬)

学校、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团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团队队长、安全员、宣传员、指导教师等。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调研方法、安全保障、总结评估等方面。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团队组建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性工作,是我校打造人才培养第三课堂的关键环节。今年也是我校启动相关学科“小学期”工作的第一年,各实践团队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统筹协调,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安全保障,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平稳、有序有效开展。

(二)精心组织。各团学组织、各班级要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做好团队组建工作。团队组建要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基地作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根据重点团队项目开拓新基地。除研究生团队和“小学期”团队外,未在Istar信息系统平台发布申报的团队及团队成员均不能参加优秀重点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评选。

(三)加强指导。各实践团队要安排热心学生教育、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在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全程指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成长实际选题组队、撰写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

附件: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网上招募操作流程

2.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立项答辩流程

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含研究生)申报情况一览表

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项目申报书

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研究生团队项目申报表

6.物电学院“小学期”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方案(模板)

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三年五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