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电学院关于开展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21-05-19 编辑:刘冠琪

各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各协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学校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继续开展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校团委《关于组建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学院决定开展2021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组 长:李娟、郑贤锋

副组长:黄友生、张爱清、宁利新、张其芳

成 员:专业负责人、实训中心主任、全体专兼职辅导员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院团委。

二、总体要求

物电学院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实践团队为载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同时结合学院假期“四个一”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一假一技能,一期一成长”。社会实践将围绕四个层面展开:

(一)整体规划

1.领导进现场。学院积极谋划,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领导组,严密部署暑期实践的立项答辩、组织实施、实践考核等各个环节。在社会实践实施阶段,学院领导坚持深入实践基地。

2.教师进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注重体现时代特点、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开展活动,做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拟组建校级重点团队本科生团队5支(其中专业素养培育类团队2支)、研究生团队1-3支,院级重点团队15支,班级重点团队若干。其中院级以上重点团队需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参与,校级重点团队指导老师至少是副高级职称,各团队指导老师至少深入实践基地2次。

3.拓展新基地。学院巩固既有实践基地的同时,各班级要积极拓展新实践基地,其中2019级、2020级每个团支部至少有1个实践基地,建立不少于3个实践团队,其中重点打造1个特色实践团队。

4.对象全覆盖。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2019级、2020级本科生要求全员参加团队实践。

(二)活动内容

经前期面向校内各学院和有关单位征集,今年社会实践可重点围绕以下选题组建团队。

1.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举旗帜·送理论”党史宣讲志愿服务

3.身边优秀党员寻访与事迹宣讲

4.优秀红色艺术作品巡展巡演

5.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使用及其现状调研

6.助力乡村振兴环境美化志愿服务活动

7.面向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义务支教活动与调研

8.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特殊儿童关爱志愿服务

9.“十四五”期间企业创新发展调研

10.“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研

11.科普惠民志愿服务活动

12.“江淮环保行”环保宣教志愿服务

1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培训

14.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培训行动

15.“三全育人”视域下联动育人情况调研

16.走进社区开展主题宣讲、实地调研、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

17.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宣讲活动

18.走进企业开展专业见习社会实践活动

19.围绕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开展实践活动

20.基于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坚持校-院-班三级重点团队个人自主实践“四个一”活动分层实施:

1.校级重点团队:本科生团队5支(其中专业素养培育类团队2支)、研究生团队1-3支。校级重点团队要求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老师指导,实践12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指导老师全程指导;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2篇;

√提供3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团队成员集体照1张,个人现场活动照片3张;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3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3次;

√队长提供1500字以上个人事迹和典型照片至少2张;

2.院级重点团队15支:团队要求有专业老师指导,实践10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指导老师至少深入基地1次;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1篇;

√提供2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团队成员集体照1张,个人现场活动照片2张;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2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2次;

3.班级重点团队若干:团队要求有老师指导,实践7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1篇;

√提供1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1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1次;

4.个人实践“四个一”活动:

走访一名校友:要求各位同学利用暑假,结合专业走访优秀的校友(已毕业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及在未毕业的优秀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为做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做好相应的准备。实践队员作为“师大宣传员”,宣传我校办学情况、发展情况。

做一件感恩的事:“大孝终身慕父母”,学生要利用假期从孝顺父母做起,服务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完成一次专业作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联系教师指导,结合专业所学,撰写一篇论文(含毕业论文)、提出一个专利想法、完成一个课程设计、完成一份专业调研报告(四选一)。

读一本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学生要利用假期读一本好书,书写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注:

2019级、2020级本科生须全员参加社会实践。

2020级本科生完成团队实践基础上,可在“四个一”中选择2项完成

2019级本科生完成团队实践基础上,可在“四个一”中选择2项完成(其中:完成一份专业作业为必选)

(四)团队要求

(一)实践主题鲜明。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理论宣讲、专项调研、志愿服务,以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爱心支教、环保教育、乡村振兴等为重点开展活动。实践内容要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学校特色、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成员结构合理。团队须公开招募成员,一般应以生源地相对集中的形式,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队实践。团队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队员组成结构科学(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等),人数控制在10-15人。

(三)团队保障到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要符合属地疫情防控总体要求开展有关工作。要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和社会资源渠道,采取实践地扶持、社会化运作、科研项目资助、学生自助等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保障师生实践安全和基本生活。校级重点团队实践期间师生的人身财产等保险由学校安排购买。要为师生配备口罩等防疫物资,提前做好有关培训。

(四)方案切实可行。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包括安全预案,将疫情防控预案写入安全预案中,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在专业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团队需配备至少1名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其中校级重点团队至少有1位教师全程跟队指导。每名教师只能指导1支团队,学校为各学院统一配备思政指导教师。团队可依据生源地、就近就便的原则,分为若干小组独立开展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集中整合,进行总结。活动日程安排紧凑,原则上集中在7月份开展,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校级重点团队不少于10天),鼓励部分团队进行半个月以上的实践。

三、工作安排

(一)策划阶段(5月22日前)

学院于5月21日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布置会暨动员大会。各班级、各团学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动员部署,鼓励学生深入结合专业,挖掘社会资源,申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

(二)团队组建阶段(6月10日前)

1.网上申报项目(5月24日前)各单位或个人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科研课题、学生社团宗旨,申报项目并制订活动方案。5月24日前,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班级团支部有关负责人在istar信息系统发布“社会实践”活动,名称统一使用“物电学院赴XX(地点)XX(主题)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

2.学院网上审核(5月26日前)学院根据团队立项申请,在移动端或PC端对申报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审查,审核批准的团队即可在网上招募队员,学院5月26日20:00前停止批准立项。

3.学生网上报名5月28日前)各学院学生可通过今日校园手机端进入istar信息系统,通过搜索栏搜索自己队伍的活动,选择报名。(网上招募流程参见附件2)

4.学院组织答辩(6月4日前)学院组织通过网络审核的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答辩,由申报团队负责人围绕所属团队基本概况、实践准备、活动组织、经费预算等方面内容以PPT课件形式进行为时4分钟的汇报和2分钟的答辩。学院根据团队负责人答辩情况确定立项团队,并遴选推荐上报本科生校级重点团队。(答辩操作流程参见附件3)

本科生上报校级重点团队填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项目申报书》(附件5),研究生实践团队填写《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团队项目申报表》(附件6),纸质版于6月8日(周二)下午15:00—17:00上报至院团委办公室334。

(三)培训阶段(7月上旬)

学院于7月上旬举行授旗仪式暨出征动员会,并集中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团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指导教师、团队队长、安全员、宣传员等。培训内容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调研方法、安全保障、总结评估等方面。

(四)组织实施阶段(7月10日-7月30日

各团队及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方案在居住地开展活动。学院领导组统筹做好实践活动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师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活动实施全过程采取每日安全提醒、零报告等措施,确保实践师生安全。

所有团队均须明确到人,设立1名宣传员和1名安全员,分别负责该团队图文信息发布和每日安全提醒、零报告工作。

(五)总结表彰阶段(9月上旬)

1.各团队负责人做好团队社会实践各项活动材料的整理和汇总,材料上交时间、要求另行通知。

2.及时做好材料归档、工作总结、学分认证和交流评比工作,组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果”宣传教育活动。9月上旬,学院召开专题汇报交流会,举办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展,组织评选院级优秀重点团队、优秀个人、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实践征文、优秀实践图片等。

3.各团支部需要做好班级同学社会实践各项活动材料的整理和汇总,填写附件10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统计表,开学后上交院团委。

四、学分认证

凡学生按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交附件5《暑期社会实践鉴定表》,经认证合格的均可获得0.5个素质拓展学分。对于组团参加活动的同学和获奖的同学按如下标准认证分值,认证纳入A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部分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活动可列入B模块,即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以下各项分值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算。具体分值如下:

级别

组团

优秀

团队

优秀

个人

优秀报告、征文、图片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特等奖

班级

0.5

——

院级

0.5

0.7

1.0

0.5

0.6

0.7

0.8

校级

0.7

1.0

1.5

0.8

0.9

1.0

1.1

省级

1.0

1.3

1.5

1.1

1.2

1.3

1.5

国家级

1.3

1.5

2.0

1.5

1.6

1.8

2.0

五、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团队组建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性工作,是我校打造人才培养第三课堂的关键环节。未在istar信息系统平台发布申报的团队及团队成员均不能参加优秀重点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评选。

(二)精心组织。学院要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做好团队组建和院内推选工作。团队组建要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基地作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根据重点团队项目开拓新基地。

(三)加强指导。学院安排热心学生教育、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在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具体要求的基础上,全程指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成长实际选题组队、撰写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确保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将确保实践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务必做好安全预案,各团队要将安全预案写入工作方案。学院要立足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如遇特殊情况要及时汇报,做好预案调整。

联系人:丁淑颖同学

联系电话:17355386889

电子邮箱:ahnuwdxytw@126.com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〇二一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