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电学院关于开展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人:宋凤楼     发布日期:2019-05-11

各班级、学生会、研究生会、电子协会、发明协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组织引导青年学生以实际行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以及校团委《关于组建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通知》(师青〔2019〕18号)的文件要求,学院决定开展201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长:李   郑贤锋

副组长:黄友生 许新胜 宁利新 张其芳

 员:舒新文 刘小明 张爱清 石建平 郑睿 张季谦 张先燚 蔺玉柱 汪志荣 宋凤楼 甘露 汪光麒 米佳佳 张杰 聂余 刘冠琪 许晨晨 李琦琦

二、总体要求

物电学院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实践团队为载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开展暑期“六个一”专题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一假一技能,一期一成长”。社会实践将围绕四个层面展开:

(一)整体规划

1.领导进现场。学院积极谋划,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领导组,严密部署暑期实践的立项答辩、组织实施、实践考核等各个环节。在社会实践实施阶段,学院领导坚持深入实践基地。

2.教师进团队。暑期社会实践内容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注重体现时代特点、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开展活动,做到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拟组建校级重点团队7支,院级重点团队16支,班级重点团队若干。其中院级以上重点团队需要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参与,校级重点团队指导老师至少是副高级职称,各团队指导老师至少深入实践基地2次。

3.拓展新基地。学院巩固既有实践基地的同时,各班级要积极拓展新实践基地,其中2017级、2018级每个团支部至少拓展1个实践基地。

4.对象全覆盖。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2017级、2018级本科生要求全员参加团队实践。

(二)活动内容

1.理论宣讲反映“大主题”。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组建学生“红军”,前往金寨等革命教育基地,感悟红色精神、宣传红色文化、践行红色诺言。开展“一学一做”实践活动,回忆红色经典、共建红色书屋。

2.文明修身展示“新青年”。结合校情院情,开展爱校荣校暨大学生文明修身主题教育实践。结合物电学院个人自主实践“六个一”活动,通过走访一名校友、做一件回报社会的事、做一次专业调研、做一个专业创新计划、读一本好书、练一项技能六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爱心支教练就“真本领”。充分发挥物理学师范专业特点和优势,组建千方爱心支教等支教团队赴潜山县、宿松县等贫困山区,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知识和温暖,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

4.科普宣讲落实“共助力”。组建“金苹果”科普巡回宣讲团队。依托专业特色赴芜湖市博物馆、文化馆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深入城市社区、街道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服务地方脱贫攻坚为目的、以建档立卡学生户口所在地为重点扶贫乡镇,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组建扶贫攻坚团队,开展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活动。

5.专业实践提升“新特色”。结合工科学科特点,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专业本领。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拓展基地功能,打造品牌化、精品化实践基地项目。实现实践团队项目化,设立“一团队一项目”、“一项目一精品”的项目建设目标。

6.创新创业强化“实技能”。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创业紧密结合,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结合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暑期集训,组织技能竞赛。

(三)分层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坚持校-院-班三级重点团队个人自主实践“六个一”活动分层实施:

1.校级重点团队7支:校级重点团队要求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老师指导,实践12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指导老师全程指导;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2篇;

√提供3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团队成员集体照1张,个人现场活动照片3张;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3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3次;

√队长提供1500字以上个人事迹和典型照片至少2张;

2.院级重点团队16支:团队要求有专业老师指导,实践10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指导老师至少深入基地1次;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1篇;

√提供2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团队成员集体照1张,个人现场活动照片2张;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2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2次;

3.班级重点团队若干:团队要求有老师指导,实践7天以上,同时团队完成以下内容:

√撰写调研报告和实践征文各1篇;

√提供1段不少于3分钟实践、授课视频;

√支教团队至少书写1篇教育札记;

√校外媒体至少报到1次;

4.个人实践“六个一”活动:

走访一名校友(1-2年级):要求各位同学利用暑假,结合专业走访优秀的校友(已毕业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及在未毕业的优秀学生),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做出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规划做好相应的准备。实践队员作为“师大宣传员”,宣传我校办学情况、发展情况,进行招生宣传。

做一件回报社会的事(1-3年级):要求广大同学奉献爱心,为社会做件好事,服务家庭,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社会。

做一次专业调研(1-2年级):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学校、基层等地,结合专业理论,做一次专业调研(可结合社会实践、征文等实施)。

做一个专业创新计划(2-3年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二、三年级同学利用假期提出一个专利设想、论文构思等专业创新计划。

读一本好书(1-2年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学生要利用假期读一本好书,书写一份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练一项技能(1-3年级):利用暑期学习一项专业相关技能,包括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动手制作一项科技制作,设计一节课程教案等,内容不限,可根据年级专业由各班辅导员老师做相应的引导,主要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专业知识做好准备。

(四)团队要求

1.结构合理。团队公开招募成员,鼓励以生源地相对集中的形式,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队实践。团队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队员组成结构科学(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等),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0-15人。

2.方案可行。各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详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包括实践时间、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团队介绍、安全机制。

3.保障到位。团队主要采用学生自筹、共建单位扶持等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保障师生实践安全和基本生活。开学后,根据实际经费协调,学院将对部分优秀获奖团队采用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支持。

三、工作安排

(一)策划阶段(5月14日前)

学院于5月13日召开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布置会暨动员大会。各班级、各团学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动员部署,鼓励学生深入结合专业,挖掘社会资源,申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

(二)团队组建阶段(6月5日前)

1.网上申报项目(5月16日前)各单位或个人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科研课题、学生社团宗旨,申报项目并制订活动方案。5月16日(周四)前登陆学校第二课堂信息管理平台(manager.secondclass.cn)注册并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名称统一为“物电学院赴**(地点)**(主题)团队”。

2.学院网上审核(5月17日前)学院根据团队立项申请的短信提醒,同步在手机端对申报的活动项目进行审查,审核批准的团队即可网上招募队员。学院5月17日20:00前停止批准立项。

3.学生网上报名(5月24日前)各学院学生通过手机端进入安徽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微信号:ahnutw),点击底部“二三课堂——第二课堂”菜单链接,根据关键字搜索浏览页面选择报名参加本学院或跨学院实践团队,由团队负责人审核组建团队。每人限报2支团队,团队负责人一般不得报名参加其他团队。同一学生报名参加两个团队者,按照项目所在单位“先选先得”原则确定参与团队。各团队负责人最迟在5月24日关闭报名系统(操作流程请参见附件)。

4.学院组织答辩(5月30日前)学院组织通过网络审核的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答辩,由申报团队负责人围绕所属团队基本概况、实践准备、活动组织、经费预算等方面内容以PPT课件形式进行为时3分钟的汇报和2分钟的答辩。学院根据团队负责人答辩情况确定立项团队,并遴选推荐上报本科生校级重点团队。(答辩操作流程参见附件)。

研究生团队组建工作参照以上步骤和要求,实行线下组建,不需通过社会实践系统进行操作。鼓励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学历组队。

(三)培训阶段(7月上旬)

学院于7月上旬举行授旗仪式暨出征动员会,并集中组织相关专家对学生团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指导教师、团队队长、安全员、宣传员等。培训内容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调研方法、安全保障、总结评估等方面。

(四)组织实施阶段(7月7日-7月25日)

7月7日至7月25日,学生赴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

(五)总结表彰阶段(9月上旬)

1.各团队负责人做好团队社会实践各项活动材料的整理和汇总,材料上交时间、要求另行通知。

2.及时做好材料归档、工作总结、学分认证和交流评比工作,组织开展“实践归来话成果”宣传教育活动。9月上旬,学院召开专题汇报交流会,举办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展,组织评选院级优秀重点团队、优秀个人、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实践征文、优秀实践图片等,评选条件详见《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条例(试行)》。

四、学分认证

凡学生按要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交附件5《暑期社会实践鉴定表》,经认证合格的均可获得0.5个素质拓展学分。对于组团参加活动的同学和获奖的同学按如下标准认证分值,认证纳入A模块,即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部分与专业结合比较紧密的活动可列入B模块,即专业技能与职业导航。以下各项分值只计最高分,不重复计算。具体分值如下:

级别

组团

优秀

团队

优秀

个人

优秀报告、征文、图片

三等奖

二等奖

一等奖

特等奖

班级

0.5

——

院级

0.5

0.7

1.0

0.5

0.6

0.7

0.8

校级

0.7

1.0

1.5

0.8

0.9

1.0

1.1

省级

1.0

1.3

1.5

1.1

1.2

1.3

1.5

国家级

1.3

1.5

2.0

1.5

1.6

1.8

2.0

五、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面动员。暑期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各班级要提高认识,全面动员,教育和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并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各班级、团学组织要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做好团队组建和院内推选工作。团队组建要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基地作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根据重点团队项目开拓新基地。

(三)收集材料、加强宣传。学院重点团队和各团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须树立材料意识和宣传意识,做到有计划、有图片、有视频、有总结等,各实践团队、小组要确定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上加强宣传,收集报道材料,保留好原件。

(四)全程指导、确保安全。活动指导老师要全程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设法解决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稳妥实施活动方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务必保证活动参与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附件材料.rar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