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张兴政: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工科人的奋进答卷

发布人:李慧芳     发布日期:2025-05-15 编辑:李慧芳

张兴政,男,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1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先后荣获“安徽省2025届本科生品学兼优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并推免至东北大学攻读研究生。他曾在学业低谷中涅槃重生,用三年时间从专业第33名逆袭至榜首;他带领团队在国家级科创竞赛中实现学校历史性突破,用创新之火点亮智能制造的未来;他以“班长”和“党员”的双重身份扎根集体建设,用200小时志愿服务绘就青春底色。他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精神图谱。

逆风兴起:从追光者到领航者的学习蜕变

作为一名工科生,张兴政始终秉持“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信念,将专业学习视为立身之本。初入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时,他坦言曾因对大学学习节奏的陌生而陷入迷茫,大一学年以绩点排名第33位的成绩结束电子信息大类学习。然而,这次挫折并未击垮他的斗志,反而,这记警钟让他深刻意识到,“工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专业根基之上”。

在分流至自动化专业后,他深刻反思,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每日起床后都会预习课程,课后反复推导公式、编写代码,深夜复盘当日难点。凭借持之以恒的专注与高效的时间管理,其学业成绩实现跨越式提升——大二学年跃居专业第一,大三、大四分别稳居第二与第一,最终以专业课绩点4.0的优异成绩,连续三年斩获校一等奖学金,并以专业总排名第三的卓越表现成功推免至东北大学控制工程专业。

锐意创新:从破茧者到开拓者的科创跃升

“竞赛不是功利的名利场,而是锤炼工程思维的练兵场。”这是张兴政在学科竞赛中悟出的真谛。初入大学时,他受班级氛围影响参与安徽省机器人大赛、双百大赛,却屡屡止步校级奖项。痛定思痛后,他系统梳理失败原因:重技术实现轻理论溯源、团队协作分工模糊、项目管理缺乏科学性。为此,他积极组建跨专业创新团队,以“问题导向、系统思维、精益执行”为准则,开启竞赛新征程。

2024年,他率队征战“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作为队长,他积极组织队伍投身“信息化网络化”这个从未探索过的新赛道,带领队员赴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开展联合攻关。盛夏酷暑中,他们连续半月驻守实验室,攻克通信协议兼容性难题;暴雨倾盆时,仍坚持往返校外实训基地调试设备。最终,团队在初赛中斩获安徽省特等奖,并在最后的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了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实现学校在该赛事上从零到有的突破。此后,他进一步将竞赛经验转化为创新动能,参与了《灵境视界—中国三维数字教育新模式的开拓者》作品的设计,并获得了挑战杯、互相网+的省级奖项。四载春秋,从竞赛“小白”到国奖得主,他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5项,用行动诠释着“以赛促创、以创强能”的工科育人理念。

担当奉献:从独行者到擎炬者的青春升华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班级班长与自动化党支部宣传委员,张兴政始终将集体利益置于首位。针对班级学业两极分化问题,他协同辅导员开展“三维帮扶体系”:建立“一对一”学业导师制,组织绩优生为后进生定制复习计划;开设“微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讲解《自动控制原理》等核心课程难点;通过两年努力,班级挂科率下降45%,5名学业预警学生顺利毕业。

在党支部工作中,他负责党委会、党支部大会等重大会议的记录工作,以及发展党员材料的整理。此外,他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践行社会责任:担任校运动会志愿者,保障赛事安全;连续两年参与“物电招聘会”筹备,服务企业200余家;率队赴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四年来累计参与志愿活动20余次,服务时长超200小时。

从绩点低谷到专业翘楚,从竞赛折戟到国奖加身,从班级后进到集体领航,张兴政用四年时光完成了工科青年的立体化成长。他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深耕专业,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勇攀科创高峰,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服务集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工科人才“厚基础、强实践、重担当”的成长范式。未来,他将继续以自动化技术为舟,以报国理想为帆,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为“中国智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