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优秀毕业生风采】刘周舟:以实践筑基,用担当点亮青春

发布人:李慧芳     发布日期:2025-05-15 编辑:李慧芳

在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21级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刘周舟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实践能力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一名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在学业上稳扎稳打,更在校院服务中勇挑重担,在志愿行动中传递温暖。他的故事,是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交融的典范,更是青春担当的生动写照。

扎根专业沃土:以实践淬炼真知

“知行合一”是刘周舟专业学习的信条。他深知自动化领域的生命力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在课堂内外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连续三年专业成绩稳居年级前15%,四次斩获校级二等奖学金,并获评“三好学生”称号。这些荣誉背后,是他对每一门课程的深入钻研,对每一次实验的严谨操作。

竞赛中锤炼技能,实践中探索方向。 2023年,他在“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带领团队攻克数控双胞胎系统的模拟算法与远程控制难题,以校一等奖的成绩证明技术实力。次年,他将目光投向教育领域,主导设计“小小科学家”AI教育方案,将自动化技术与中小学课后科学教育结合,在“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获校三等奖。

他的学习之路始终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实验室里调试代码的深夜、团队讨论中碰撞出的灵感、竞赛场上解决难题的专注……他用行动诠释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在实践中夯实专业根基,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服务校院发展:以创新凝聚力量

从学生会综合部负责人到主席团成员,再到班级副团支书,刘周舟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活跃在校院工作的第一线。他善于发现问题、创新机制,用实际行动为集体注入活力。

优化流程,提升效能。 担任综合部负责人时,面对大型活动物资调配混乱、协作效率低的问题,他重新梳理流程,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链”和实时反馈的沟通渠道,使活动执行效率提升30%。无论是迎新晚会还是运动会,他总能用细致与高效确保每一个环节无缝衔接。

搭建平台,助力成长。 成为主席团成员后,他推动“院-班-宿舍”三级联动机制落地,策划“简历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从邀请资深HR开展讲座到组织作品评审,他全程参与,帮助同学们提升求职竞争力。此外,他牵头举办新老生经验分享会12场,搭建跨年级交流桥梁,助力学院获评校级“优秀学生会”。

融合专业,深化教育。 作为班级副团支书,他将自动化专业特色融入团日活动,策划“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会”等10余场主题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智能控制系统案例分析等创新形式,他让理论学习“活”起来,吸引84人次参与。同学们感慨:“他的活动既接地气,又有专业范儿!”

践行青春担当:以奉献传递温度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是刘周舟投身志愿服务的初心。三年来,他累计服务超300小时,足迹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用行动诠释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温度。

校园之内,他是温暖的“护航者”。 迎新季,他肩扛行李、耐心答疑,成为新生眼中的“校园向导”;运动会上,他化身“急救员”,为受伤运动员处理伤口、协调医护;毕业生晚会中,他默默调试设备、布置场地,用幕后付出保障每一场活动的圆满。作为“花津大讲堂”骨干志愿者,他为白春礼院士、王亚平等专家讲座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2000余人次学术交流顺利开展。

社会之中,他是科普的“点灯人”。 他牵头组建“金苹果”科普志愿团队,走进芜湖聋哑学校、社区科技站,设计“磁悬浮小车”“彩虹密度塔”等10余项趣味实验,为500余名特殊儿童和居民打开科学之门。一名聋哑学生用手语表达:“刘老师的实验让我‘触摸’到了科学!”此外,他参与全国人工智能机器人大会志愿服务,在科技前沿中汲取灵感,反哺专业学习。

危难之际,他是无畏的“逆行者”。 2022年寒假,家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他主动请缨参与卡点值守。寒风凛冽中,他连续30天坚守岗位,协助核酸采样、配送物资,用行动守护社区安全。如今,他入选第37届研究生支教团,计划赴教育资源薄弱地区开设科技兴趣班,用自动化知识点燃孩子们的创新梦想。

刘周舟的成长轨迹,是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双向奔赴,是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的同频共振。他以扎实的学业为基,以创新的实践为翼,以无私的奉献为魂,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生动诠释了“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师大精神。未来,他将继续以自动化人的智慧与热忱,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的故事证明:真正的青年担当,不仅是追求卓越的勇气,更是扎根大地、照亮他人的情怀。刘周舟,这位“自动化之星”,正以青春之名,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担当篇章!